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对创新性国家建设意义重大。高校肩负培养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创能力的高质量化学专业人才的重任,但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理想信念方面:“重智育轻德育”,学生矢志报国情怀、立足专业和服务国家需求的意识不足;
2)教科风气方面:“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割裂,教学内容滞后于学科前沿;
3)科创能力方面:“重知识轻能力”,科创兴趣不高、能力不强。
校教指委主任、化学学院教授、王玉忠院士长期倡导本科创新教育、深耕教学改革,牵头创建了“化学+”多维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创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新体系,具体包括:
1)培植理想信念,创建“化学+思政提升”育人模式。院士领衔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立“教学+学生”师生混合党支部组建形式,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矢志报国政治站位,增强学生立足专业和服务国家需求的意识。
2)强化教学研究,凸显课程前沿性、时代性和高阶性,建立“化学+教科同一”育人体系。推行“五进课堂”特色举措(如院士主讲本科生课程),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教研相长,推进教学、科研团队融合同一。
3)培养卓越科创能力,构建“化学+学术引领”育人模式。配备国家级人才学业导师,向本科生全面开放高水平学术平台和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等资源,支撑学生广泛参与科研实践,建设跨学科、多层次交叉的学术社团,指导学生参加科创竞赛,培养“四个面向”化学基础人才。

通过院士引领“化学+”育人模式的构建、实践及推广,探索出一条高水平化学人才培养新途径,标志性成果如下:
1)理想信念坚定:本科生、研究生和专业教师构成的混合党支部获首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获省先进基层党委,学生深造和西部就业率逐年攀升,赴国家级贫困县支教获凉山州最美支教团队,参加的定点脱贫攻坚被央视报道。
2)教改成果丰硕: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教学团队、国家一流课程2门、国家规划教材5本。
3)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化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和应化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拔尖计划2.0和强基计划。
4)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化学专业深造率75%,连续三届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设计竞赛特等奖,获互联网+大赛国家金奖、银奖等,毕业生入选国家级人才数量居西部高校前茅。
该成果带动了校内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引领了西南地区化学人才培养,并与国内高水平高校化学教学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