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简介

治国安邦,人才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在“谁培养人”等时代命题背景下,水利、土木、制造等领域的卓越工程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解决大型、系统、复杂“大工程”问题等“智”方面的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更强调具有家国情怀等“德”方面的素质。“产学研”(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富家国情怀、覆盖范围广、专业口径宽、多学科交叉、富创新实践”德才兼备型卓越工程人才,是当前亟需回答的问题。

项目组依托20多项省/国家教改项目和质量工程,结合水利、制造、能源等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在水利类专业开展全方位探索与实践,并推广运用到机械、电气等专业,取得以下主要成果:①确立了“育人为本、基础为根、能力为要、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并实施了“产学研”协同驱动、“通识-学科-专业-交叉-拓展”五大课程群、“学术研究-实践应用-创新创业”三大平台、“通识-学科-专业-个性”四阶段德智融合的宽口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全过程、全环节、四结合”德智融合评价体系。②实行“专业系+研究所”科教一体组织架构和名师团队, 建成科教协同育人大平台,创建“平台开放-名师引领-项目驱动-科研哺学”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科研助教哺学,提升研究创新能力。③建成产教协同育人大基地,构建“队伍联建、人才联培、科产联合”和“方案共定、质量共管、学生共培、产研共推、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项目成果特色鲜明,辐射广泛,效果显著: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等一批德才兼备学生楷模,逾45%学生获国家、部省等各级奖励和荣誉;获批省及国家双创项目136项,省及国家竞赛奖303项;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卓越工程师专业2个;省及国家级课程13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出版教材17部;建成科教协同育人平台13个和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创新实践基地28个。


友情链接: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报 川大新闻网 教育基金会

Copyright©2002-2022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