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报告 > 成果的创新点

成果的创新点


本成果锚定材料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抓住发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契机,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1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创新:将材料类原7个专业优化重构为宽口径特点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突出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新工科特点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形成“1+2”专业新架构。重塑“通识+专业+实践+创新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开办创新班,实施一对一导师和本硕博贯通培养;优化数理化、电子电工等基础课;以强化材料类共性基础理论为特色,构建了《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等8门必修课和《复合材料》等5门必选课“8+5”专业核心课程群,打造国家、省级金”和国家、省部级规划教材;开展“探究式-小班化”教学、非标准答案考试、全过程考核等川大特色本科教学;形成了“厚基础”的课程育人体系。

2实验实践育人体系创新: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特色、虚拟与现实紧密衔接,形成国家/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全覆盖理化和电工电子等基础实验、工程训练,以及材料专业/综合实验等的校内实验体系;与中国二重、中建集团等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学思践悟”和综合实践能力;建立“知识与能力共举,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特色同进”的校内外有机融合的“强实践实验实践育人体系。

3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创新:发挥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实现材料与制造、信息等学科交叉;依托涂铭旌院士开设的《创造发明学导论》等课程为学生创新启智,结合诺奖得主、国内外院士专家等开设的名师讲堂“国际课程周”及选派本科生参加“大川视界”国际访学等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办四川省大学生材料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初晖计划"等,引入企业和基金等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搭建实施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构建了“重创新"的双创育人体系。

 

友情链接: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报 川大新闻网 教育基金会

Copyright©2002-2022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