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造性将川大特色“红色文化”融入生物学实践育人体系,涵养了“成人成才”的实践育人文化。
构建川大特色“红色文化”育人新机制,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将从事生物学基础学科所需的“百炼成钢”精神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同时,将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凸显学生德育、科学思维、科学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等高阶能力的培养,利用“成人”教育引领“成才”教育,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强化学生投身生物学基础研究的使命担当,夯实了生物学一流本科人才的成长基础。
2. 搭建突破学科和时空限制的实践教学平台,采取非标准化的实践教学学业评价模式,营造了赋能学生“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的实践育人环境
搭建了具有西部特色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元融合、因材施教、校企协同的“五平台一基地”实践教学新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综合创新能力;同时,建立新型实践教学学业评价模式,既考核学生“动手操作”,又考核“动脑思考”,激发学生“敢创新”精神,并以科研项目及科创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能创新”和“善创新”能力。
3. 构建“厚基础、强综合、促创新”的进阶式实践教学新体系,有效引导了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再到创新性实践
通过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进一步强化基础实验课内容,开设探究式和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及多学科交叉和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建设全天候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构建了“基础宽厚-综合交叉-创新赋能”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引导了学生主动实践、自主实践,再到创新性实践的进阶式转型提升,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Copyright©2002-2022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