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报告

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成果围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创新型生物学一流本科人才”目标要求,针对实践育人文化不浓厚、环境不完善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三个关键问题,“成人成才”融入生物学实践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构建了“厚基础、强综合、促创新”的进阶式生物学一流本科实践育人新体系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再到创新性实践,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道德、科学素养学科交叉综合创新能力(图1)。具体举措如下:

 

1. 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充分挖掘生物学本科实践育人要素,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全面提升学生科学道德和科学素养

以国家拔尖计划江姐班为支撑点,聚焦我校革命先烈江姐的英勇事迹,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江姐精神”、“百炼成钢”课程思政元素,引学生传承川大特色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践行使命担当,积极投身生物学基础研究

在加强学生基础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生命伦理生物安全、学术道德与科学诚信教育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融入实践教学,强化文献检索与阅读实验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研讨等传统实践教学容易忽略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科学规范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科学道德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又红又专的生物学一流本科人才奠定了宽厚基础

2. 搭建突破学科和时空限制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学业评价模式,营造学生“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的成长环境

利用校内外、国内外的多层次、多学科”的科研平台联合培养本科创新人才,建设“全天候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并与“多元融合、因材施教”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多学科交叉”共享教学实验平台、“校企协同”的企业实训平台和西部特色的峨眉山、若尔盖等野外实践教育基地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五平台一基地实践教学平台(图2),强力支撑学生自主综合创新能力提升

 

同时,改革实践教学学业评价模式,打破只凭动手操作和实验报告的单一评价方式,突出实验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批判与创意的考核,既考核学生动手操作,又考核学生动脑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敢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替代办法,开展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通过出台《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替代试行办法》、《高质量多样化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工作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允许学生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以及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等替代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学分,或将取得的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创新性实践提供了政策保障,强化学生能创新能力。 此外,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模块,激励学生参与科创竞赛,提升学生善创新意识。

3. 构建厚基础强综合、促创新“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实践,强化学生的综合交叉与创新能力

1)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实践

实践学分比重提高至36.3%“成才”理念,依据能力培养目标,优化生物学实践教学内容配置,强化基础实验课程内容,将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探索创新性实验项目构建“厚基础强综合促创新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利用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将前沿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制造技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层次模块化的虚拟教学资源同时引入探究式、研讨式实践教学方法实行小班化和开放性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付诸实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性完成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及实验探索等过程。

2)实行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能力

充分利用我校文、理、工、医多学科办学优势,以生物学实践为核心,设计算机、化学和医学等相关专业交叉实践课程和项目构建多学科交叉实践模块(图3开展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前沿实践,利用虚拟实验教学、西部特色的野外实习等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学科交叉意识和综合能力

 

3)前沿科研项目牵引学生研究性实践提高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

结合科研前沿,通过多层次项目牵引学生研究型实践,并联合国外一流高校及著名科研机构强化科研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学生科研训练达到全覆盖。

 

友情链接: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报 川大新闻网 教育基金会

Copyright©2002-2022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