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流本科人才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成果依托“拔尖计划”、生物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生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创新型生物学一流本科人才”为目标,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将川大特色“红色文化”和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和使命担当,加强文献阅读与实验设计训练,开设探究式和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及多学科交叉和创新创业实践模块,改革实践教学学业评价,构建了厚基础、强综合、促创新的生物学一流本科进阶式实践育人体系(图1),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力得到了极大激发。
通过本成果的实践,培养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积极投身生物学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本科生余溟鲲、李袁硕主编出版专业性图鉴2部;学生参与发表论文201篇,专利6件,获国际比赛奖项10项、国家级50项;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率高达64.6%。优秀毕业生代表王男投身非洲猪瘟病毒与新冠病毒基础研究,在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18篇,其成果于2020年荣获科技部“2019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并于2021年荣获“吴瑞奖学金”。教师教改成果影响广泛,有效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教师编著实验教材6部,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17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在线学习突破230万人次;获教改项目78项,发表教改论文55篇;获各类教学奖92项。团队成员在全国性会议上作专题报告12次,88所高校近1.5万名教师前来学习。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入围拔尖计划2.0和“强基”计划。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实践育人文化不浓厚
生物学实践育人不能只偏重于对学生实验技能训练,更应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亟需挖掘生物学实践育人新元素,突出价值引领与塑造,涵养实践育人文化。
(2)实践育人环境不完善
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亟需搭建突破时空限制的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学业评价模式,营造高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潜力的成长环境。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参与实践的生物学实践教学路径不够清晰,亟需构建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综合创新能力。
Copyright©2002-2022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