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报告 > 成果的创新点

育人理念创新:“学术传承、文明互鉴、话语构建”

学术传承、理论创新与话语建构是一个世界性的理论创新发展规律。其中,师承关系是学派形成的重要动力,并为建构学术话语体系提供基础。以学术传承为坚实的基础,通过文明互鉴,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对话中推动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这是本教学成果育人理念的基本内涵,也是本成果的创新点所在。本教学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理论话语,提倡文明互鉴,并建立了师生共建的学术话语传承路径,多年来带领学生从失语症到中国文论话语建设,到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创建,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探索到中国学派理论的建构,推出了大量学术成果,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输送了大量拔尖人才。

培养举措创新:原典强基、中西融通、学科交叉

师生共同研习中西文化原典,注重比较方法,打通中学西学、提高文化自信、提升国际视野,进而强化文明互鉴的意识和能力,引导研究生主动进行理论话语的全球传播与互鉴;在教学上,依托“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数字融合实验室”,引入认知神经、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教学体系,拓展研究生知识面,培育引领时代学术前沿的高水平研究生。

培养机制创新:崇尚原创、形成学派、全球传播

川大导师团队带领研究生,提出了“比较文学变异学”等原创理论,已初步形成享有国际声誉的比较文学、大文学、敦煌学、符号学中国学派,创新引领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师生共创机制”。团队师生二十年来,以研究生为主体先后创办《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等学术期刊共计15种。其中,全英文期刊4种,5种刊物入选CSSCI来源刊物。围绕这批刊物还形成了一批电子期刊和在线传播平台,形成了面向国内外学术创新传播的立体矩阵,开创了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学术平台共创机制”。

友情链接: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报 川大新闻网 教育基金会

Copyright©2002-2022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