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普慧,男。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所長、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生於陝北黃河岸邊,長於塞上古城榆林、神木。高中畢業後,插隊於鄂爾多斯高原,深受黃土高原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影響。1979年起,先後求學於陝西師範大學榆林專修科、西南師範學院、東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南開大學等校,獲文藝學碩士、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的學位證書以及中國古典文獻學和中國宗教思想史的博士後證書。曾執教於陝西榆林師範專科學校、山東大學(威海校區)、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等校。嘗任西北大學文學院院長,歐盟ERASMUS MUNDUS項目學者,捷克馬薩里克大學宗教學系客座教授(2010)、德國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客座教授(2016);《中國俗文化研究》雜誌執行主編,中華文學史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理事、韓國東亞人文學會理事、美國東方學會會員。爲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課題招標項目『中國佛教文學通史』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漢譯佛典文學研究』主持人。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佛教與漢魏六朝文學思想研究』(免予鑒定)、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漢唐佛教文學研究』、歐盟Erasmus Mundus項目『漢唐絲路上的宗教文化傳播』等;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及海外學術期刊發表漢、英文論文百餘篇,出版著作《中古佛教文學研究》《滄浪詩話評注》(合作)《中國佛教文學研究》(主編)《南朝佛教與文學》《白居易與佛禪》等;獲教育部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次,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4次、三等獎2次,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次,《文學評論》優秀論文獎1次。受邀於英國劍橋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薩福克大學、西北拿撒勒大學、聖文德大學、聖十字學院,德國萊比錫大學、哥廷根大學、漢堡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捷克查理大學、馬薩里克大學,韓國漢陽大學、東國大學、嶺南大學,日本專修大學等講學。
Copyright©2002-2022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