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四川大学“办最好本科教育”的召唤下,以各级各类重要竞赛为导引,加速财经类专业新技术手段应用和学科交叉贯穿“学-教-研”,在近20年的新文科建设先行实践探索中,构建并完善了“以赛比学-以赛促教-以赛融研”(以下简称“三赛”)财经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1)。

                                             

“赛”是“学-教-研”良性循环的“药引子”,增强了学生创新性学习动力、提升了教师教学效果、助推了科研成果转化。“赛”是本领的试金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激发器;是金课的打磨机,提升教学质量的加速器;是科研的催化剂,成果转化的放大器。“以赛比学”:以竞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创新,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以赛促教”:对标国家需要社会需求,以竞赛拓展财经类教学场景,推动专业交叉提升财经综合素养,构建新文科财经类拔尖创新教学体系。“以赛融研”:以竞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并推动更多成果孕育和加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见图1-2)。“三赛”贯通“学-教-研”全链条,助推形成新文科财经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

近20年来,财经类专业共获得“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国家级竞赛奖励2500余人次、省部级奖励4000余人次,培养出多位“互联网+”大赛全国金银奖获得者、“挑战杯”全国特等和一等奖获得者。近10年,财经类专业本科生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0篇、立项国家及教育部课题100余项,获得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教育部规划教材7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奖获得者多位。培养成效受到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和肯定,多次被《人民日报》、新闻联播、新华网、光明网等主流权威媒体报道。

本成果有效解决了如下教学问题:

1、创新性学习驱动力不强。财经类学生往往很难发现、定位和发展自己,自主学习不积极、高阶学习不主动,内驱力不足。

2、教学与研究融合不足。教学跨学科交叉不足,财经类教学场景单一,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途径不多,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潜能不足。

3、“学--研”融合激励导向不精准。“学--研”贯通缺少通道、缺乏精准量化标准,财经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国家需求的耦合不够。


友情链接: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报 川大新闻网 教育基金会

Copyright©2002-2022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