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材、慕课、公开课、蓝皮书、大赛、讲座、培训、教改论文、政策建议等方式,在全国推广应用财经素养通识教育文综实验教学相关成果,获主流媒体报道、领域专家好评。
(一)开展实验教学,全面提升财经素养水平
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首部《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通识教材,培育了国家一流线上课程《财务管理》,推出了线上课程《财富的理性本质》,发表了教研教改论文47篇。累计11万余名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覆盖300余所高校,线下通识课推荐率保持在98.5%以上、多期达100%。经财经知识题库随机测试,学生在接受课程训练后答对率提高了67%。选课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累计227人次获国际级、国家级荣誉,其中金奖14项,另有510人次获省级荣誉。
(二)推广教学成果,形成显著辐射示范作用
通过省级竞赛、论坛会议、研讨交流、师资培训等途径分享成果,200余所高校复制推广应用。连续4年举办的大学生财经素养大赛,覆盖30所高校,吸引2545支团队、10204名大学生参赛;举办各类财经素养主题论坛,参会人数累积逾42000人,向全国100余所高校推广成果;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12所高校前来交流;暨南大学、苏州大学等17所高校经管院直接应用成果内容。筹办“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研讨暨师资培训会议”,吸引全国30所高校的120名教师参加,为教研教改提供了实践样本;持续举办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将财经素养教育理念通过400余名校长延伸到农村及民族地区。
(三)共享教研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肯定
连续4年面向社会讲授财经素养年度公开课,引发海内外连线互动;持续追踪发布《中国大学生财经素养状况蓝皮书》,全面刻画中国大学生财经素养现状,引发各界关注。相关教研活动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教育报客户端等30余家媒体的专门报道,可统计浏览量逾2000万次,产生广泛影响。团队教师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等十余项教育教学荣誉。
(四)报送政策建议,得到国家省市高度重视
提出《关于实施财经素养教育国家战略的建议》《关于把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受到教育部高度重视,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以多种方式共同推进财经素养教育。成果报送的《壮大财经队伍,提高财经素养,推进我省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得到时任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围绕文创产业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高财经素养人才队伍》信息专报,得到时任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相关建议被有关部门吸收采纳,应用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当中,为我国应对“一带一路”机遇和挑战提供了重要的人才素质保障。
学界专家高度评价成果:“对我国高校开展财经素养通识教育具有极强的启发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落实新文科建设‘培育时代新人’根本任务上有重大突破,将对推动我国高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文科教学方法,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的重大变革”(《中华读书报》,2021年10月27日)。
Copyright©2002-2022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